銘傳大學為了順應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競爭趨勢,自90學年度起特別規劃設 立國際學院,全程以英文授課,並推動本校國際化與校際合作,舉辦各項國際學術交流、參訪與教育展覽活動,建立多項有效交流及招生管道,積極招收外籍學生。推動成果如下:
一、提供優質的外語生活環境
本校在建置國際環境方面,各樓層、建物、教室、圖書館及宿舍的「雙語化標示」,展現了本校推動國際化教育環境的努力。我們認為,營造更完善的外語生活環境,就要從生活周遭,處處落實,規劃完善的硬體空間,例如建造國際村與國際宿舍,提供完善的食衣住行育樂設施,在師生校園生活的每個細節,包含課外活動的內容,亦應含括國際化的內涵。
二、全校動員做好國際化教學
本校一向以大學必修四年的英語教育而獨步各校,這符合我國國家發展走向國際化道路的需求。我們體認,國際化的環境與氣候已然啟動,沛然莫之能禦!推展國際化教育已是國家高等教育的重點,進行國際化教學不僅是國際學院的工作,更是全校師生共同的責任。所以,教師必須逐步能使用英語教材、用英語教學;學生也必須能擁有良好的外語能力,能接受全英語授課的教學內容;而身處橋樑工作的行政人員,也能以英語溝通,簡而言之,全校師生此時都應做好全面外語教學的準備。而身處橋樑工作的行政人員,也能以英語溝通,簡而言之,全校師生此時都應做好全面外語教學的準備。「校園聯合國」的美談能名實相符。
三、做好國際生跨文化適應
我們知道推動國際化教育勢必會帶來校園的跨文化交流,進而開拓同學的國際視野。但是跨文化交流,必伴隨國際生跨文化的調適問題。國際生千里迢迢負笈來台,接觸陌生的台灣新事務,全校應全體總動員,一同來幫助他們解決文化適應的問題,形塑一個國際化的友善校園。
為迎接多元教學與學習時代的來臨,本校已建構完善的E-Learning 環境,包括下列多項成果:
(1) Moodle數位教學與學習平台
本校長期致力推動校園e化,藉由不斷軟硬體更新,讓學生擁有最好的線上學習與諮詢環境,解決學生學習困惑、滿足學生學習需求。在世界註冊使用Moodle的214個國家、57,585個網站中,本校Moodle教學平台課程數量排名列居全球第六名。更將發展為全球化數位知識管理平台。
(2) 雲端教室
雲端教室系統充分利用Hyper-V系統和電腦網路,建立一個有如教室情境般的教學及學習環境,讓學生進行知識的整合及分享,讓實習的時間與空間隨著網路無限延伸。雲端教室配備刀鋒伺服器28部;雲端資料夾,學生已增加到可同時900人使用,虛擬主機可提供85套網路伺服器運作,登入已突破66萬人次,目前提供除office與Adobe系列軟體,另有程式開發工具如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、NetBeans、JCreator LE 5.0、Dev-C++,以及部分專業軟體如SPSS、ERP及會計軟體等,並獨立出ERP 、Eview、JAVA與SAS 4個Lab以供使用。透過雲端教室,99學年度學生取得TQC證照超過七千張,ACA國際證照超過150張。
(3) 網路教學
為迎接多元教學與學習時代的來臨、配合網路與高科技教學的需要,本校已將所有教室全面e化,建構了完善的電子學習(e-learning)環境,擴增「網路大學」課程,使學生不受時空限制,可透過網路重複聽課,提高學習成效。未來將持續開設更多網路課程,供學生上網學習。
本校目前已有管理、傳播、法學、設計、應用語文、資訊、觀光、社會科學、健康科技、國際等十個學院。在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下,各學院之教學與研究,除每年增聘具博士學位之專業師資外,皆需配合本校的跨領整合、永續發展與競爭優勢與社會需求來定位。為達此一目標,各學院所屬各所、系皆持續確保本身之專業特色、競爭優勢,透過教師評鑑及學生教學反應評量,有
效提升各系所教學、研究、服務品質,強化學生整體競爭力。
為因應網路世代的來臨,本校特別設立網路大學、規劃豐富的網路課程、建立Moodle教學平台及雲端學習環境,使得教學更精緻、學習更有效果。透過學校網路大學,提供「同步」與「非同步」教學課程,積極推動數位課程認證,並提供近百門數位自學線上課程。同時,雲端學習環境、全校無線網路校園、學生e-portfolio系統、職涯學習地圖、Moodle教學平台、及308間E化教室的建置,達到校園內處處可上網,處處可學習的目標,提升同學的學習環境。而遠距教學系統,早已和台大、師大、清大等多所國立大學合作,並和日本、美國多所知名學府連線教學,學生選課更加多元。
本校教學著重通識與專業教育的平衡,以建立良好的教學環境以提高教學品質。在優質的教學發展策略下,近年來,共榮獲了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、教育部評選本校為推動品德教育績優學校、獲教育部中程校務發展計畫獎助、參加全國高等教育系所評鑑,成績為北台灣第一、招收外籍生成績名列全國前茅…等,顯見本校教育品質深受社會與政府的肯定。茲將本校校務現況說明如下
本校之教學方針,堅持「理論與實務並重」,配合各系所規劃之專業課程、工具課程(四年英語課程、三年電腦課程等)與通識課程,使本校畢業之學生皆能兼顧理論與實務。再透過「專題研究」、「畢業論文」或「畢業製作」之深度教育與訓練,及「嚴教帶動嚴管」之品格陶冶,藉以落實全面品質教育,使本校畢業生不論繼續升學或選擇就業,都具備優越的競爭力。
因應多校區的學習環境,本校在台北及桃園兩校區均設置完善的圖書館。現有藏書近84萬餘冊,期刊3,391種,多媒體視聽資料65,136件,報紙18種;電子資料庫226種,電子期刊59,419種,電子書1,339,858種。近年來,本校圖書館已積極將傳統圖書館功能轉為數位化的服務,館藏資源亦從實體化延伸到虛擬化。尤其是電子資料庫涵蓋內容完整且多樣,從人文藝術到高科技均有其特色,諸如百科全書、歐美報紙、國內外知名企業之財務報告、以及各學術領域之電子期刊與國內外碩博士論文等。藉由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,讀者在校內外均可於第一時間查詢到最新的資訊。此外,本校為使讀者更方便使用現有館內外之資源,校園及兩校區圖書館已建置完成行動化的環境,讀者只要攜帶個人電腦及無線網卡,就可以在兩校區內之任一地點上網查詢資料。
本校師資培育中心,自1996年起加入培育中等學校教師的行列,每年招收107位優秀的學生。至少修滿26教育專業課程的學分及各領域、群科所規定的專門課程學分,至中等學校實習半年後,參加中學教師資格檢定考試通過者,可取得教育部頒發的教師證書,再參加中學教師甄試,為畢業生開闢另一就業管道。依據2011年7月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發布的資料,中學教師的最低起薪,學士月薪為41,905元,碩士月薪為48,595元,遠高於大學及研究所畢業生的25,000元及31,567元,一旦成為優質且具教育愛的中等學校教師,其工作的穩定感及作育英才的成就感也是非比尋常的。
歷年來本校應屆實習生的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及格率均高於 全國及格率,成績輝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