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管理學系(桃園校區)
學系特色
資訊管理系是訓練以資訊科技技術解決所有個人、或企業管理問題的人才,舉凡個人、或大、中、小型企業需要電腦化,都需要資訊管理的人才;銘傳大學資管系的特色為創新而符合產業需求的課程設計、培養軟體創新與管理之人才、透過完善的實習制度,達成畢業即就業的目標。
巨量資料管理組特別著重大數據資料的分析能力,在資料量爆發的時代,具備大數據分析能力的人,特別具有競爭優勢。
學科意涵
資訊管理系顧名思義是訓練以資訊科技技術解決所有個人、或企業管理問題的人才,所以,課程規劃包括資訊技術、管理課程、及一般計量課程;而巨量資料管理組除一般資訊管理技術的訓練外,特別著重大數據分析的能力,尤其在資料量爆發的時代,具備大數據分析能力的人,特別具有競爭優勢。
學習方法

了解資管學習地圖,配合主動學習。
透過資管學習地圖,可以了解資管學習的領域。
主動學習法:學好任何一個科目,除了認真教學的老師外,最重要是學生的主動學習,因為,老師教學必須兼顧整體學生吸收程度,可能無法深入說明,主動學習的態度,才能加深、加廣學習任一課程。

大數據分析:運用大數據分析程式語言(如Python或R)、或套裝軟體(SAS或Clementine),進行大量資料的擷取、分析、與結果呈現,提供決策者進行策略之制定(如利用交易資料對客戶分群,對重要客戶進行交叉行銷)。

專題實作:由5-6人組成團隊,針對某一主題進行實作(如區塊鏈應用系統之製作),除了整合三年多來學習到的相關技術外,也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、解決問題的能力;最後,透過參與全國性軟體競賽,強化專業能力。
與相關科系之異同
和資訊管理相關的科系有資訊工程、資訊科學、資訊傳播等科系;這些科系相同之處是都很重視程式語言的學習,資訊工程和資訊科學系相近,主要都在撰寫系統程式(例如印表機的啟動程式、程式語言的編譯程式等);資訊傳播著重電腦通訊;資訊管理則是強調以資訊技術(程式)解決所有個人需求、企業管理上的問題,即資訊管理和一般個人需求、企業管理緊密結合。
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
有些同學以為資管系出路只有寫程式、低階工程師,其實,資管系出路很廣,有的因開發公司系統後,對公司運作嫻熟,最後當到總經理的比比皆是;因為資管系和企業運作最接近,許多問題必須靠資訊技術解決,所以,資管系人才常會成為企業高階主管。
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
有部分同學在學習程式語言或資料庫等相關課程,習慣用看的,常會造成眼高手低;學習這些科目,最好的方式就是動手做,透過不間斷的偵錯動作,自行不斷嘗試尋求答案,將使學習這些科目,倒吃甘蔗,愈來愈順手。
補充提醒與說明
因為大學每門課作業大小都有限,所以,本系透過嚴謹的畢業專題,整合大學所學的技術,再透過參加全國大學軟體競賽,以強化資訊技術,自然增強就業能力。
多元能力
數學推理:了解數學概念、公式與推導邏輯,用以解決問題。
閱讀理解:能理解文章的意涵與邏輯,及所想傳達的訊息與想法。
組織能力:能掌握細節、依規則有系統地安排事務或完成任務。
寫作表達:能運用精準的詞彙、語句寫作,有效並正確地傳達訊息或想法。
外語能力:外國語文聽說讀寫能力。
操作能力:用手或手指完成精細的任務,例如抓取、操作、雕琢或組合物品。
個人特質
堅毅性:專注投入,竭盡全力,有始有終,堅持到底,使命必達。
秩序性:喜愛周延規劃,做事按部就班有條理,事物整理的井然有序、不紊亂。
活動性:動作迅速敏捷,積極主動,容易付出行動,喜歡動態活動。
自信心:自信自重,肯定自我,喜愛自我;有較高的能力感、勝任感及控制感,不易受他人表現影響。
客觀性:多元客觀,易於參考接納外部意見,願意接納意見並有彈性。
探究性:願意突破現狀,接受新的及未知的挑戰、情境或學習內容。
適合從事工作
系統分析師/程式設計師
軟體公司或公司MIS部門負責應用系統的規劃或程式撰寫。
網站開發/管理師
負責公司網站開發、維護、與管理的工作。
企業智慧資料分析師
應用大數據工具,進行企業大數據資料之分析,提供決策者制定策略。